而剩下还有裕县、唐县、内乡、淅川、镇平、泌阳六县,按计划是要放弃的。朱树人自然会要求这六县尽量撤走百姓,再把所有百姓的存粮都集中到南阳县内,供给军资。
百姓纳粮后官府会给予凭证,等他们撤到襄阳甚至江陵、武昌后,官府自然会根据凭证重新给他们发口粮,确保他们移民到南方生产。
最后跟襄阳府交界的新野、邓县也要放弃,但那两个县在南阳县更后方、在白河下游,所以放弃的时间上会稍晚一些,要等南阳县彻底被围攻后、道路断绝,才会正式放弃,在此之前那两个县还要用来多拖延敌军一些穿插分割的时间。
这一切工作,实际上也不可能彻底完成,因为阿济格是会随时进攻的,不会看着朱树人慢条斯理做完一切工作,所以只能是一边警戒一边尽量完成。
实在来不及就只好放弃,就好比刘备想携民渡江时,要是被曹操追击了,那也不可能真彻底完成携民渡江。
考虑到事出仓促,即使这样准备,也未必能全数撤完六县的民间存粮,所以南阳县在今冬明春留守的兵力,也不能人数太多——要是超出了粮食的承载范围,导致持久力下降,最后要饿死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经过精密而紧张的计算,朱树人得出:左良玉原本留下的基本盘,只够城内驻扎两万精兵吃到渡过来年春荒。
这也跟左良玉此前的扩军规模相符合,因为左良玉当时虽然号称佣兵十万,实际上很多都是半屯田生产半壮丁的非职业部队,否则他根本养不起。他真正的嫡系精兵老兵,也就那两万多人,是常驻南阳县的,以他那苦哈哈捉襟见肘的补给,也就这水平了。
朱树人把周边六县的民间粮食短期内尽量集中过来,最多也就把这个数字再翻一倍,所以南阳县内,军队驻扎人数不能超过四万,老弱百姓也要尽量移走,只留一点帮助担土运石维修工事的壮丁,否则阿济格只要围半年,不打都得饿死人了。
而朱树人知道,对面阿济格的部队,有满人两个满编旗,外加蒙军旗三个,汉军旗三个,加上一堆的仆从军,基本上是清国政权全国精锐三成左右的兵力了。
如今清国的兵力,多尔衮手上有一部分,他那部分也是规模最小的,要负责整个后方的平定、防守。
阿济格带出来的兵,已经比多尔衮留在后方的全部兵力之和还多了。而清军如今最大的一股兵力,就是江淮方向多铎的人马,超过了清国全部精锐的四成,算是孤注一掷。
所以,阿济格这边有两万清军精锐的满人铁骑,三万蒙古骑兵,数万汉军旗和大量北方投降明军、闯军。总人数方面,估计不下十五万众。
多铎那边,也有超过十五万众,总人数不比阿济格多多少,只是兵力构成更精锐,多铎比阿济格多带一个满军旗的骑兵,满人精锐铁骑就超过了三万,蒙古骑兵和汉军旗也略多,只是多铎那一路没有裹挟到什么李自成的降军,两相抵消总人数才多得不明显。
朱树人了解清楚敌情后,知道自己要用最多四万人,扛住阿济格十五万人三个月至半年的勐攻,这就必须确保部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要尽量优选。
最后,他留下了表哥张煌言为临时督战的负责文官,张煌言带来的方国安部和夔东十三家人马,虽不算精锐,但也不好故意拆开遣走,那样会打击士气,显得张煌言不信任他们。
而且这些兵马说到底也是张煌言带了一年多的,比较熟悉,张煌言也最指挥得动,否则一旦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把张煌言一个光杆司令空降过来督他不熟悉的部队,未必能如臂使指。
方国安和夔东十三家占了一万多人的名额后,考虑到骑兵在守城战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朱树人自然不会把他麾下最能打的曹变蛟留下了。
但骑兵也不能完全没有,他就把朱文祯一部单独抽出来,留五千骑兵守城助战,也给了不少转轮骑兵手枪和双管短管喷子,有机会时可以出城骚扰,防止阿济格将来安心绕过南阳县、完全不担心后路粮道。
最后的两万人,朱树人打算给李定国、刘文秀一点机会,李定国此前在咬住李自成的最后一战中经受住了考验,还抓获了刘宗敏,朱树人承诺给他越级加为总兵衔——
当然,为了能镇住李定国,朱树人也许诺给朱文祯从副将加到了总兵衔,如此将来南阳县城内,就有方国安、朱文祯、李定国三位总兵,都听命于兵备道台张煌言。
朱树人把经过改造的原西军精锐,重新交给李定国指挥,再添了数千湖广军老牌嫡系的精锐火枪手,一共凑足两万人,和方国安、朱文祯的两万人合兵一处,一共四万,负责挡住阿济格半年。
在他们后方的襄阳、汉水防线,当然也会再留几万人,但总兵力不会比南阳县守军多太多。
如此一共占用湖广军不到十万的兵力,其中有一两万还是张煌言带来的川军。朱树人就可以把湖广的十五万人马,抽出至少七八万,顺江东下去增援南京。
加上这一个多月里,岭南和湘南的情况也在逐渐好转,可以逐步减轻驻防力量,朱树人四处搜刮一番,从湘南和岭南再各自挤出一万人,一共能拉出近十万人去增援南京,跟南京周边原有的明军并力对付多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