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儿却摇了摇头:“不可能,若晏浔不是从这里掉下来的,那他不可能从其他地方进去。可是,若他真是从这个地方进来的,那么这里面一定有出口。”
连城然后又找了几圈,发现这密室全部是用山石壁打造的,非常的坚固。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的通道。而且他已经,用手指全部都敲遍了没有一个是空心的。
连城忍不住对叶秋儿说:“说不定我们真的找错了地方,这个栖霞山庄古怪的很,而且都是根据五行八卦阴阳之术所建造的,说不定在其他地方也有进入的入口。”
可是叶秋儿觉得不可能,晏浔一定是从这进来的,或许这密室内有乾坤,只不过是他们没有找到罢了。可是她与连城一样,也是找了无数遍,可是却没有任何的动静,晏浔味如果从这里下来的,他现在又会在哪里呢?人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吧?
找了许久,两人都有些筋疲力尽,这时候连城突然做了一个决定,他说:“叶秋儿我们现在就离开吧,若是在其他地方能找到别的通道,说不定还能碰到晏浔,我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更何况现在时间不等人,南宫秋萤还在等着你回去,若是我们一直困在这里,时间就这样慢慢流逝,对我们来说并不利。”
叶秋儿不得不说连城说的对,她只能按照连长的方法先进行了,两人正准备出去,可是一转身那甬道的入口突然关闭了。那巨大的石头从上面落下,直接把甬道的出口给截断,两个人急忙过去推,可是那石头纹丝不动,这个时候两人才发现,原来这条路是有去无回。两个人就这样被困在一个四四方方的,石壁密室里。
而且这面墙似乎就是我进来的人准备的,他与另外两面墙中间没有任何的缝隙,好像是浑然天成一般。
看来只有他们两个死了,或者是找到了出口,这石壁才会重新打开。连城不断的用力去推这个石壁,可是石壁却纹丝不动,可是脸上却仍旧没有放弃,仍然在于这个石壁作斗争,这个时候叶秋儿觉得自己总有一些地方好像忘记了什么,现在虽然是困局。
可是她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这样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毕竟在这个地方,没水,没工具,没阳光,时间久了,他们也会死在这里的,想到这里叶秋儿静静地坐了下来,她想她到底忘记了什么呢?还是有什么地方他没有想到呢?
没想到这个时候刚刚坚固无比的石壁竟然慢慢的向中间移动,若是他们不立刻想到出去的办法,两个人一定会被越来越近的石壁挤压成肉泥。
连城拼命阻挡可是,却好比螳臂当车,没有任何的用处。这个时候一向冷静的连城都有些不淡定了,他急忙喊道:“叶秋儿我们怎么办,我们现在可能真的要一起死了。”
叶秋儿没有回答他,也没有说任何的话,她只是静静地想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错?为何晏浔会突然消失呢?
就在两个人被着石壁越夹越紧的时候,叶秋儿突然想到,这是四周都是石壁,这是一个困局,可是上方却是无限延伸的。想到这里,叶秋儿突然睁开眼,惊喜的对连城喊:“快施展轻功,我们往上飞。”
索性连成的轻功不错,叶秋儿的轻功也不错,两个人手拉手,轻轻一跃,便两三米高。这石壁虽然坚固坚|硬,但是终究是有它的高度。两个人越过十米之后,这石壁的顶端就没有了。两个人坐在着紧贴在一起的石壁上,放眼望去,却仿佛发现了另外一个时空。
这石壁的上端是另外一个空间,而且是踏实的地面。踩了上去,如履平地。看来晏浔也想到了这个方法,才会幸免于难。否则两个人在这密室中一定会看到一些血迹。而石壁是干干净净,想必晏浔一定是逃走了,想到这里,叶秋的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只是,这外面空空荡荡,而且路面向四周无限延伸,叶秋儿不知道,晏浔究竟走到哪里?也不知道,这些地方究竟通往何处。这时连城从怀里摸出一个火折子,轻轻一摇,火折子便亮了起来,可是这光线却仿佛被黑暗所吸住。
只能照亮巴掌大的地方,其他地方仍旧是浑浑沌沌,让人看不清楚。四周好像总是隐藏着无数的危机,又似乎有许多的眼睛正在暗中观察着他们,可是叶秋儿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两个人都不能退缩了。
只能不断的往前进,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想到这里,叶秋儿突然对连城说:“也许我们要分开走了。”这时连城猛地抓住叶秋儿的手摇了摇头:“不行,我不能跟你分开,这里面危机四伏,一个人走无异于找死,若是分开,我们谁遭遇了不测,如何通知对方呢?”
叶秋儿笑了笑:“你放心吧,我们吉人自有天相,更何况若不分开走,只怕两个人在一起也是困兽之斗。如果分开走,赢面就更大一点。而且,栖霞山庄的老头,既然知道五行八卦乾坤之术,那么,便一定会在这栖霞山庄中部局。
而且这暗道密室,又在这栖霞山庄之内,想必,这个就在方圆之间。既然是在方圆之间,那么,纵然看不到,声音也会传到。”说到这里,叶秋儿从脖子中拿出一只鸽哨,在连城眼前晃了晃:“还记得这个吗?”
连城点点头:“当然记得,之前我们说过要飞鸽传书的,这样的鸽子哨我有一个。”说到这里,连城从怀中摸出了另外一只鸽哨,连城突然明白,叶秋儿是想用鸽子哨传递音信。
这叶秋儿果然是聪明绝顶,这个方法居然都能想到。可是连城仍旧就有些不放心她,然而连城还没有张口,叶秋儿便笑了笑:“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必担心我,我一个人搞得定的。倒是你,万事一定要小心,若有什么差池一定要及时吹鸽哨。”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