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蒙日之战(二)(1 / 1)

第一次征日战争虽然失败,但是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忽必烈竟然认为经过此战日本必定已经领略到了蒙古大军的威力,会因此而屈服,遂再次派遣使者要求日本称臣纳贡做小弟。

但日本人很不给这位薛禅汗面子,很干脆的斩杀了蒙古来使,表示你若战,便来战。

忽必烈自然不会忍气吞声,在灭掉南宋之后,便着手准备第二次东征。远征军的士兵有中原各地、蒙古和高丽召集至沿海地区接受登陆作战训练,远征军的粮秣补给也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征集,于此同时高丽和中国东南沿海的造船厂也昼夜赶工,制造大小战船和运兵船。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自然无法保密,日本人一直严密监视着元朝的一举一动,早已从各种渠道获知了忽必烈的计划,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蒙古来袭”做了充足的战争准备。

此时的日本政局稳定,一代枭雄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力远胜以往,因此得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蒙古人的入侵。

幕府与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这个敌人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眼海滩修筑了一道石墙,用以阻碍蒙古骑兵。

当敌人的进攻日期临近时,北条宗盛和北条宗政分别率领精锐武士军开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区布防,北条宗政的镇西军后来成为战斗的主力。同时九州各藩开始动员民兵,日本其他地区的武士也赶来参战。

公元一千二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

在这次惨败中,南方军只要三名士兵逃脱,他们拼凑了一条小船,幸运的漂回中国。忽必烈透过这三位幸存者终于知道了战败的真相。此次战争的副统帅汉将范文虎被当作替罪羊斩首,其他官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日本人称第二次蒙古入侵为“弘安之役”,此次战争日本投入的军队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胜前一次,蒙古人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

根据日本人战后的总结,蒙古人的战斗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日本武士在各方面都胜过他们,尤其是在装备和战技方面。日本人的装备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武士的铁甲,据说只要距离稍远,蒙古人的弓箭就无法射穿。

日本的武士完全脱产,自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可以说是除了杀人什么都不会干,他们的战技胜过蒙古人并不奇怪。蒙古人的记载里也称他们擅长单打独斗,可以和日本人的说法完全互相印证。

由此可见,日本人打败两次蒙古入侵不完全靠的是运气,主要还是靠的他们的武士阶层,这个阶层的日本人从小接受杀人训练,武艺高强,而且社会地位很高,有丰厚的收入,可以负担的起精良的武器装备,是日本军队的主力,也是日军赖以取胜的支柱。

曾几何时,中国的唐朝也有一群这样的军事贵族阶层,他们从小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个个可以以一当十,并且出身豪门,可以自己负担起昂贵的精良装备,他们是唐军的中坚,是唐军无往不胜的利器。

很多人认为富二代官二代都是混吃等死不思进取的人,这句话放到唐朝绝对是错误的,唐朝的权贵家的子弟都是十分努力的人,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文武双全,太平年代可以凭借着自身的文化来治国安民,战争年代可以凭借着自身的武艺上马立功,而且他们的武器都是自带的,武器是军人的第二条生命,为了确保自己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而不是送人头,他们所携带的装备都是尽可能的精良,反正他们家里有钱,这些东西也出的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