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已久的徐剑仁总算准时开课了,说是去植发,倒也颇见成效。
只是这过于浓密的发量,给人的感觉怪怪的。
如果不是见到真人,陈博肯定会认为是p上去的。
“同学们,好久不见呐,得有快半个月了吧。”
徐剑仁脸上挂着和善的微笑,陈博见状打起精神,万不敢放松警惕,毕竟是教套路学的老师,人如其名,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这周末你们就要考试了,紧张吗?”
现场的同学余光对视,偶尔有几点轻轻点头,多数人沉默以对。
“看来大家是手到擒来啊,那我提前给你们整点开胃小菜践行吧。”
徐剑仁把展示文件里的题目上传到公共磁盘,让同学们自行下载。
题量不大,但全是阅读理解,陈博瞅了两眼,恨不得自戳双目。
陈博小声比比道:“又是那个你猜我究竟问什么的鬼题型,它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帮助你理解女孩子的心思。”王旭键盘鼠标握在手,俨然一副战备姿态。
“初级考试又不考阅读理解,我看这是在劝退吧。”陈博不情愿地把数据线接好。
“别想的那么悲观,反正这个不计入平时成绩,开心最重要。”王旭轻描淡写道。
陈博点开第一题,这是道视频题,讲述的主角是考勤机。
[考勤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出于企业管理的需要,第一代插卡式考勤机取代了原有的手工记录考勤,它是在一个由金属制成的卡片进行规律打孔,通过光投影区别人的编号]
[但由于金属片容易变形腐蚀,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出现误差,因此这类考勤手段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
[二代条形码考勤机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延伸,以生成一个条形码的图像,此类方式方便快捷,但依然没能解决投影走样的问题,直到第三代考勤机横空出世]
“这题目能问什么呢?全是考点啊。”陈博瞅了眼进度条,才刚到三分之一,重点或许在后头。
[磁卡型考勤机伴随着80后90后的记忆盛行了约20年,是那个年代最为普遍的打卡方式,员工通过专门的磁卡,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上下班打卡任务]
部门的老同事和陈博谈起过这玩意,经常是大伙轮流打,一个人手持一摞卡疯狂滴滴滴,出勤早的反而成了老实人,到最后演变成了形式主义。
[为了遏制日益严重的代打卡现象,第四代生物身份考勤机面市推广,打卡者需要与数据库中对应的指纹、虹膜尽数匹配上,方能成功打卡]
陈博以前还买过指纹套,那是用硅胶塑模做的,骗骗老式机绰绰有余,先进的虹膜考勤机一台起码6000元以上,小企业负担不起。
奈何枫叶可不是小企业,后边集团陆续更换了设备,统一采用定位+人脸识别,堵死了所有偷懒的可能。
平时散漫惯了的老油条一时不习惯,当月绩效被扣了一半,幸好项目及时出成果,又从津贴那补贴回一部分。
[第五代智能云考勤机,通过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无缝连接,摆脱了原有的固定场所考勤模式,打卡人员可以在手机端进行各种操作]
介绍完几代考勤机的优劣,视频又剪辑到测试打卡工具的实战效果,令陈博没想到的是,即使在定位+人脸识别的双重标准下,亦有牛人能瞒天过海。
“虚拟定位我还能接受,人造脸皮就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