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麻烦(1 / 1)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第二位热心观众的来信。”陈博戏瘾犯了,拆信封前还要装腔作势的激昂陈词,像是主持颁奖晚会的嘉宾。

一对父母经过几年打拼落户城区,本想在小区旁边给子女找个学校入读,可校方表示录取名额需要花钱购买,实际支出远超家庭收入。

陈博本以为是个单纯的教育问题,可看到后面还有一长串,便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翻阅。

父母认为是高科技产业园搬迁至附近推动了教育资源水涨船高,要求行政机关向高收入人群征收基础设施平衡税税,以此来满足那些长期生活于此却被迫支付高昂生活成本的中低收入人群。

信里还牵涉到很多专业术语,例如基础设施平衡税,是指管理部门为了满足高收入人群需求而专门兴建的基础设施,但其成本全被分摊到了全部人头上,等于有一部分人没享受权益却承担了不必要的支出,需要额外对他们进行补偿。

通读完整篇内容陈博花了20分钟,最后也没搞懂对方究竟想要什么。

“他们是想让我把辖区内的高科技产业园搬出去?还是征那个花里胡哨的税?”陈博让王旭也帮忙瞧瞧重点。

王旭摇摇头,“不不不,他们只是想让你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你知道开窗理论吗?”

一听是鲁迅先生的着论,陈博恍然大悟,这对父母先是提了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好让人退而求其次,以免显得自己过于无能。

“为什么上学资格要花钱买?当时我们是人人都能读。”陈博感到不解。

“是人人都能读啊,能读的人家看不上而已。”王旭看学校名就知道大致是怎么一回事。

“哦,我也懂了。”

陈博嚼了嚼舌根,又借助市政通找到了那对父母住所方圆十里内的小学,公立的有三所,私立的有两所,对方想入读的正式其中一所入场券20万,学费每年3万的贵族中学。

“公立的一年才6000块,师资差距有那么大么?”

虽说上面有详细的在编教师信息,可光看一堆教书十几年,得奖无数的名头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看成材率就知道了,差了30呢。”王旭提到个最直观的指标。

“差那么多?”陈博瞪大了眼珠子,最新版的数据显示差了37。

王旭道出真相,“生源质量就差一大截,好苗子是私立先挑,人家不要家里读不起的才去公立。”

“这样做公平么?”陈博在飞速浏览就读子女家长的登记信息,发现私立学校父母的薪资普遍是公立学校父母的2倍以上。

王旭稍加思索道:“站在市场化的角度来说,挺公平的,考试考不过,钱没人家给的多,去读公立也凑合。”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啊,先放一边吧。”

陈博挠挠头,抽出第三封信拆阅,里面提及的同样也是教育问题,父母有钱,但子女读书不行,对方的诉求更简单,要求增设一部分能花钱买的学位,采用竞价模式,价高者得。

“这个暴发户,自己名字都写错,彧是三撇。”陈博吐槽道。

王旭凑上前,自圆其说道:“说不定人家就叫李或呢。”

“我不信。”

陈博拆开第四封,依旧是老生常谈的教育问题,这对父母的子女在公立学校,他们觉得小孩平日学习气氛不好,班上老是有不爱学习的影响其他人,发泄完情绪也没提具体要求。

“一个想要学费便宜点,一个想要直接掏钱买,一个觉得公立环境不好,能同时解决么?”陈博看着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心生一计。

“你说这么设计如何,私立学校的入场券和学费都降低20,同时拿出20的学位名额去竞拍,两边一平衡,整体收入不会缩水。”陈博列了个函数式,期望收益相较之前增加的概率高达70。

王旭担心的是另一个方面,“钱的问题好说,关键是成材率,那帮交钱的笨蛋大概率是废物,可以自动归到废品那边,数据下滑了,以后能不能招到优质生源就要打个问号了。”

“现在的成材率也不过70,只要能保住头部尖子生的质量,后30的人可有可无,到时可以分班,弄个实验班和普通班,把交钱的全部划到实验班去,对外不宣传,只是内部这么操作。”陈博不知道分班的可行性,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可以啊,没毛病,再把竞拍搞成匿名形式,开始前签个保密协议,如果不多问不多想,可能毕业了都不知道自己周围的同学是花钱买进来的。”王旭跟着完善了方案的前期工作。

陈博打开那份人口构成表,分析道:“辖区的适龄入学人口同比增加了7,之前的分配名额是一视同仁,我想这次给公立多一点配额,这样能拖累他们的成材率,在公立可以推行分班,把原本私立后30的考生承接过来单独圈养。”

王旭补充了两句,“实际操作中要担心家长们抗议,我建议你可以设计成浮动式的,每一个学年根据总排名调整一次。”

“对啊,我很纳闷,为什么学校里不分班咧,老师总想着好坏配,让大家共同进步么?”陈博对这种做法不置可否。

“之前是有的,但有人说这样不公平,所以差的全在公立,好学生都去私立了,私立学校就是在落实不分班政策后才建校的。”

王旭又提了几嘴私立的黑历史,当时直接开双倍薪资挖人,有老师馋编制犹豫该不该走,投资的老板就走关系让管理部门入编,只是成本全由学校负担,但名头和公立无异,这一来一去,公立的核心骨干被掏空了大半。

当初抗议的家长们落到好处了么?早些时候是的,每个学生享受到了平等的教育资源,只是质量略有下滑,可愈到后期私立的虹吸效应越明显,公立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

“那我们这样算不算开历史倒车?”陈博讽刺地笑道。

“人总是健忘的,我们的提议符合绝大多数的利益,我能预见反对者寥寥可数,新的举措很快就能推行贯彻下去。”

“说不定过个十几年,又有家长抗议教育不公平,想让公私合并办校教学。”陈博大胆做了回预言家。

“所以啊,我不喜欢处理这些诉求,麻烦。”王旭扎进信封堆里,两手拱了拱,任由文件把自己埋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