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城,孙家宅邸。
“老爷,老祖宗在书房等您。”刚一回家,孙既安就听见了老仆人不急不缓的声音,他甚至都不需要转头,就能想象出老人满头花白的头发,和满是褶皱的脸颊,他太老了,就像是父亲一样……
他点点头,轻声道:“我马上去。”
他穿过庭院,走过长廊,长廊的两侧,有锦鲤浮上水面。这些锦鲤被人养得太久,早已经失去了灵动,只知道像是傻子一般在湖中缓缓摆动自己的鱼鳍,却在看见人影的那一刻,纷纷聚集起来争食。
孙既安看着这些锦鲤,心中却是平静无比,只是心里默默地想着,自己会不会是那条唯一能跃出水面,跳过龙门的鲤鱼呢?
他摇摇头,把这种想法甩到脑后,现在,他要面对的,是那常年威立于世家大族的顶峰,同时也雪藏了自己多年的老人,他的父亲,孙钟。
书房内没有点灯,他知道孙钟就喜欢在黑暗里,偶尔遇上皎洁的月光照射入房内,他更会格外开心。
所以他打开门,却没有关上,任由月光照射进来,在地上撒下一缕雪白。
孙钟躺在躺椅上,合着眼睛,身上的毛皮毯子被风吹得微微颤抖。孙既安想到自己的父亲这些日子患了风寒一直好不了,现在吹不得风,又走到门口,打算把书房的门关上,却听见背后传来了苍老的声音。
“别关。”孙钟微微睁开了眼睛。
孙既安的手已经握在了门上,却还是放了下来,转身,对着自己的父亲作揖行礼。
“父亲。”孙既安道。
孙钟的眼睛睁开了,他的眼周布满了皱纹,因为风寒耗掉了他本就不多的活力,此时眼皮都微微有些耷拉,只是眼皮遮盖下的一对眸子,依旧深邃而锐利。
人说老谋深算,孙钟就是这样的人,随着他的年岁越发增长,旁人已经难以看透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但孙既安知道。
“你今晚进宫,与丞相商议了什么?”孙钟当然知道今晚孙既安进宫的事情,心中微微生出些疑惑,却又无法确定究竟是何处不对劲。
孙既安温文尔雅道:“是国事,父亲。沧海和唐国有了新的动向,已经暗中联兵,择机准备开战了。”
孙钟轻轻点头:“那你们商议出了什么结果?这样的事情,想必大将军也在场吧?如若出征是要去哪里?边境?还是墨家?”
“还不好说,丞相也没有直接做决定。”孙既安点点头,门外的风微微吹动了他的发梢,他却不在乎这夜里的凉意,伸手把孙钟身上的毯子往上拉了拉,温和道:“这样吧,父亲,儿子把整件事情都跟您说一遍。”
父子两人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之下,轻声低语,孙既安依旧保持着平静的姿态,声音不急不缓,吐字清晰。
反倒是孙钟的眼皮耷拉得更低了,显出了几分疲态,看来这场风寒真的是动摇了他的根本。
等到听完,孙钟轻声道:“诸葛宛陵是在试探你。”
“我也是这样想的,父亲。”孙既安道。
孙钟顿了顿,看向他的眼睛,似乎是在思考什么,片刻后才轻声道:“你素来谨慎,为父对你也十分放心,但既然你知道他是在试探你,你为何要冒这个头?须知我从小就在教你,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你的计谋,高长恭听不出,难不成诸葛宛陵还听不出?”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感慨道:“那个人……可是让为父都看不透的啊。”
孙既安静静地听父亲说完,这才点头,道:“父亲明鉴。若是以往,有关于这种问题,我必然是尽可能回避。但现如今父亲让我当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哪怕是想要藏拙,也总会有露出来的一天。倒不如不藏,把该说的话说了。”
“只怕未必。”得病久久不能痊愈的孙钟上下打量着孙既安,目光不像是个父亲在打量儿子,倒像是一个屠夫在打量即将屠宰的猪,带着几丝杀意,但这几分杀意,很快就收敛了起来,化作疲倦和无奈,发出一声感慨,“看来……平日里看似乖巧的鹰,终究有一日是要自己飞去那片天的。”
孙既安面色不变,仍然是温和地道:“父亲不必这样说,在您面前,那只鹰终究还是雏鸟,哪怕已经能张开翅膀,终究还是不肯离去的。”